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农信通 官网 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3-08-19 0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基本情况 

  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2年,在全国设有24家分公司和办事处,是领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运营商,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AI及通往千家万户、千乡万村、田间地头、坑塘圈舍的线上线下创新型服务网络体系,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农企,致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智慧化。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软件企业、农业农村信息化龙头企业、诚信创建企业、企业科技研发机构、“星创天地”。获得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62项、新技术新产品34项。2016年获得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1项,2017年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2018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合作奖1项,202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 

  公司经营收入连年增长,近三年年营收均超2亿元,年纳税500多万元。 

  二、示范应用情况 

  (一)服务与产品 

  1.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 

  建立了三五二六的数字化业务架构,三五是指纵向“天”“空”“地”“人”“网”和横向“村”“企”“店”“态”“场”五个维度的大数据采集以及围绕“决策得好”“种养得好”“管得好”“服务得好”“卖得好”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实现让每一亩地、每一头猪、每一个村、每一台农机、每一条关注、每一笔交易的数据化,让农村没有难种的地、让农村没有难养的猪、让农村没有难办的事、让农村没有难融的资、让农村没有难卖的货、让农村没有难看的病。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便捷化。 

  多年来,积累了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水产、农机、果蔬、疫苗、农药等涉农全行业系列软件160多种和作物长势、生长环境、土壤墒情、水质、虫情、智慧灌溉施肥等40余种智能监测和控制装备。并建有支撑10000台云服务器容量,千亿次计算能力的三级等保农业云计算中心。有效的支撑综合解决方案的实施落地。 

 

图1 区域涉农政府大数据解决方案架构

  2.乡村服务体系运营服务 

  拥有200余人的运营队伍,围绕“公益、便民、电商、培训”服务,为农村人群提供农资、消费品网络集采、农产品购销、快递代收代发、银行贷款、各类保险、安全水站、共享打印机、招工招生、生产技术信息推送、农村数据采集、生活缴费、火车票代购、医院挂号等100余种符合农村人口需求的信息服务。 

  在运营模式上采用“飞机场模式”,在运营机制上采用运营商+县级运营商+益农信息社站长的三级服务体系,收益按1:2:7分成,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可持续运营能力。 

 

图2 农村服务体系之数字宝盒广场 

  3.涉农数字化培训服务 

  成立商学院,专门从事公司内部培训和承接外部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建有6000平米的培训大楼,拥有客房100余间,教室8间,吃、住、学一体,结合产业基地,实现体验式教学。 

  4.数字化产业基地孵化服务 

  在河南省鹤壁市投资建设集研发、中试、推广、培训、展示、服务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产业基地—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占地284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已逐步形成涉农技术产品的研发中心、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展示中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孵化中心、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图3 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规划效果图 

  (二)示范应用情况 

   1.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软硬件产品在全国和全行业得到应用 

  (1)北京地区信息化平台应用情况 

  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在北京市昌平区种子管理站等10个基地应用。“聚农宝”可视化可追溯农产品众筹模式在北京庞安路西瓜产销合作社等6个园区应用。淡水鱼健康养殖智能化装备在北京市昌平小汤山水产良种开发中心等3家单位应用。在平谷区西营村等低收入村建设乡村振兴科普驿站10个,开展科普系列活动10余次,培训村民600余人。数字乡村平台在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实施应用。 

  (2)区域性综合平台在全国的应用情况 

  自2013年起,先后实施天津市武清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贵州省毕节市“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河北省石家庄市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四川省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河南省鹤壁市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河南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江西省智慧农业建设,其中江西省智慧农业总投资2.18亿元,为全国单体投入最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项目。 

  (3)数字化平台在行业的应用情况 

  畜牧业: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动物检疫检验电子出证等系统分别在河南、河北、青海、山东、湖北、甘肃、陕西、安徽、辽宁、新疆等11个省市应用。 

  农机:农机认证项目档案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农机化政务信息直报等系统在全国应用。 

  单品大数据:国家级大豆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在中国农科院、东北和黄淮大豆主产区应用。马铃薯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在甘肃定西、贵州毕节、河南开封等地应用。花生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在河南鹤壁应用。 

  农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省级平台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西等省应用。市县级平台在青海德令哈、河南漯河、江苏丰县、江西上饶、安徽石台等10余县市应用。企业级平台在云南锦苑花卉市场等30余家企业应用。在全国已布设4万多套智能装备,出货量全国领先。 

  网络舆情:三农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平台在农业农村部、江西、江苏、天津、青海、广西、甘肃、陕西、吉林等省应用,平台监测各类站点超过8万余个,每日抓取舆情数据13万多条。 

  2.在农村服务体系运营方面,在全国建设并运营15万个“益农信息社”  

  2017年公司承担了江西、河南两省建设和运营任务,2019年又相继承担了天津、河北、山东三省建设和运营任务,2020年又承接了云南、广西两省运营任务。截止目前,公司在全国共建设“益农信息社”15万个,其中江西1.4万个,河南4万个,天津3600个,河北4万个,山东5.2万个。 

  3.在培训教育方面,年培训2万余人次,在线培训近10万人次 

  4.在产业基地孵化方面,已形成多点开花之势 

  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0余家,同时在江西南昌建成了农信通南方硅谷产业园,河南罗山县硅谷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三)服务特色 

  一是技术创新强,成立近20年来一直引领着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进步。二是服务模式新,总部+基地+产业+分公司的集团化服务模式。三是服务内容全,规划+开发+运维+运营为一体的全面化服务特色。 

  三、经验成效 

  (一)经济效益 

  1.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增产增收 

  以江西省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应用进行说明: 

  2016-2018年,共在363个点次进行推广应用,加权平均后,其中蔬菜平均亩产2344.54公斤,比对照每亩增产量211.21公斤,增产率9.77%;食用菌类(单层)亩产6972.79公斤,每亩增产976.96公斤,增产率达16.55%;水果类亩产4063.31公斤,每亩增产502.99公斤,增产率达13.9%。 

  2.农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增加农民获得感 

  以河南省农村服务体系(河南进村入户工程)进行说明: 

  截止2020年底河南省开展信息员各类培训7.6万人次;累计发送12316服务短信18.57万条;公益服务数量434余万次;便民服务数量2148.6余万次;12316拨打数量103874次;培训课程数量320门;专家解答数量3005条;各益农社在代购代销、便民及经营性服务等方面平均获取收益1800元/月;每年益农社增加收入1800*12*40285*0.5≈4.35亿元;2020年平台交易累计成交金额达50.54亿元。 

  (二)社会效益 

  1.提升了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动形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培训和成果应用,提升了农民对新技术的获取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生产方式,有利于农民做出生产经营决策,并且激发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培养造就懂科学、会管理、善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在农业经营方面,通过农村服务体系的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汇聚地方优质农产品,一站式呈现、一站式采购,为涉农企业厅免费进驻、产品推介、网上交易、产品溯源等服务,培育了农产品企业由传统交易向电子商务运营的成功转型,借助“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与产品品质。 

  2.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推动了国家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实施 

  通过商学院年均2万人次的现场培训和数十万人的远程培训,培养了一支专门从事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和服务的“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电商运营人才队伍和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